踏歌而來 逐綠而行
——貴州持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
盛夏貴州,綠意正濃,一派旖旎好風光。
“自駕來到貴州后,一路青山綠水十分養眼?!?月30日,在荔波小七孔景區,來自陜西的游客許森開心地說,在這樣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環境里度假,真是一種享受。
生態建設引發生態旅游“同頻共振”。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奇觀絢麗多彩,自然風光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素有“國家公園省”美譽的貴州,讓游客真切感受到了“好山好水好生態”的意境,徜徉在這美麗的山水間不由自主地深呼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今年“貴州生態日”,省委主要領導在開展巡河巡林活動時強調,要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全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貴州努力探索,持續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并牢牢把握“轉換”這一關鍵環節,不斷推動綠色發展,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生態要素成為生產要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短短10個字,閃耀著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深邃思考。
地處西南一隅的貴州,用多年的綠色發展實踐,生動詮釋這一理念的深刻內涵。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成為貴州人民的共識和行動,一幅綠色畫卷正在貴州恢弘鋪展。
站在紅旗電站大壩上,清澈的舞陽河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不時有幾只白鷺展翅飛過。夜幕降臨,天邊的紅霞愈來愈淡,暈染出一抹金黃,呈現出一派詩情畫意的景象。
“十幾年前,一到雨季,從上游漂下來的垃圾很多,很少能夠看到現在這樣的美景?!本幼≡谖桕柡优系逆傔h縣涌溪村河邊組村民吳詩輝回憶,曾經舞陽河沿岸的養殖場污水和生活垃圾都直接排入河中,河水又臟又臭,加之森林亂砍濫伐,導致舞陽河污染嚴重。
多年來,當地通過實施“河長+林長”協同共治機制,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資源,逐步解決了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點問題。
“在鎮遠九州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開船,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碑數貪O民曾凡橋笑著說。
如今,舞陽河風景名勝區解決當地就業31人,有的開游船,有的賣小吃,有的則當起了導游。
舞陽河越來越清、兩岸越來越綠,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生態要素逐漸成為當地群眾的生產要素。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貴州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打造持續獲益的“綠色寶庫”“生態銀行”,在踐行“兩山”理念中實現新突破,人民的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提升。
生態優勢成為發展優勢
宜人的環境,涼爽的氣候,加上“兩免兩減半”避暑旅游優惠政策,以及30條“多彩貴州·微度假周末游”短途游線路的發布,貴州夏季旅游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出現首輪高峰。
“身處貴州,放眼望去都是綠水青山。找個山里的民宿躺兩天,喝下午茶、看電影、體驗民俗活動,太愜意了?!眮碜员本┑幕ヂ摼W從業者王思然說,自己選擇了位于安順黃果樹旅游區石頭寨的匠廬·村曉民宿,為的只是清風拂面、放松身心,還意外收獲了夜游黃果樹、考古三疊紀化石、參觀壩陵河大橋等新鮮體驗。
馬蜂窩網站數據顯示,貴州“端午避暑”的綜合熱度漲幅高達145%,青島、承德、貴陽、昆明、六盤水等城市憑借天然的避暑優勢名列國內暑期熱門目的地前茅。此外,內蒙古、寧夏、貴州的營地最受歡迎,草原、沙漠、湖畔、山谷成為露營愛好者的天堂。
春賞百花開,夏游享清涼,秋來鄉村美,冬養溫泉爽。從雄渾壯美的黃果樹瀑布到奇幻莫測的地下龍宮,從天高云淡的烏蒙大草原到風情濃郁的西江千戶苗寨,從氣勢磅礴的萬峰林到鐘靈毓秀的荔波小七孔……貴州正以絕佳的生態環境,結合自身獨特地形地貌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81%,全省9個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9.1%,88個縣(市、區、特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9.1%,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8.2%……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厚植生態優勢,綠水青山、藍天白云逐漸成為貴州的發展優勢。
生態財富成為經濟財富
時值入夏,水城區野鐘鄉的刺梨花已然退場,連綿的群山中,長勢良好的刺梨已經掛果,若隱若現的巖石點綴其中,映襯出滿山的郁郁蔥蔥、碧綠秀美。
2014年,水城區精準選擇刺梨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之一,全產業鏈打造、全要素鏈結合、全利益鏈聯結,推動“農產品變工業品、工業品變健康消費品”,讓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
正在給刺梨施肥的村民徐天勇說,前些年,這片種植刺梨的山坡還是石頭遍地?,F在刺梨樹枝葉不僅把石頭“吃”了,讓滿山披了綠,減緩了水土流失,提高了保土保肥能力,實現了青山變“金山”和“山果果”變“金寶貝”。
數據顯示,野鐘鄉刺梨涉及農戶2200戶6000余人,去年收獲刺梨鮮果700余噸,產值400余萬元。從窮鄉僻壤到綠色滿倉,野鐘鄉在陡峭的喀斯特山地種出了一座“綠色銀行”,成為貴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讓生態財富成為經濟財富的生動體現。
萬山深處藏靈秀,多彩貴州出山珍。以刺梨、茶葉、辣椒等為代表的貴州生態產品,濃縮了貴州優良山水生態之靈韻,是貴州獻給世界的健康好味道。貴州正不斷擦亮生態產品招牌,匯聚生態產業勢能?!熬G水青山”生態價值的外溢,讓貴州生態產品以高品質走紅市場。
踏歌而來,逐綠而行。實踐證明,生態要素可以成為生產要素,生態優勢可以轉化為發展優勢,生態財富可以轉變為經濟財富。要素豐富、潛力巨大的貴州,在綠水青山間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融合發展新路。(記者 尚宇杰)